福建農林大學第八餐廳本月推出了“5元套餐”,每天中晚餐,就餐學生排起了長隊,大呼“良心價”。記者昨日探訪發現,“5元套餐”一葷兩素,有紅燒肉、雞腿等多種菜品供選擇,而米飯自助管飽,原本每餐限量供應100份,但常常供不應求要加餐。餐廳負責人說,此舉為照顧經濟較困難的學生。
多數食堂一葷兩素的正常價格都是8到9元,一葷兩素的“5元套餐”顯然是虧本生意。為何明知虧本卻要推“5元套餐”?據該校第八餐廳負責人張經理介紹,“一方面是回饋同學們對餐廳的喜愛和支持,同時也是照顧經濟較困難的學生,減輕他們的壓力。”原來如此,食堂推“5元套餐”的初衷是回饋學生,照顧困難學生。
按說,經營大學食堂,與經營其他生意一樣,都要有利可圖,才能持續經營下去。換言之,不虧本是食堂經營的基礎,否則,食堂經營就難以為繼。然而,在追求利益的同時,是否推虧本的“5元套餐”,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義利觀。如果一味追求利益,斷然不會推虧本的“5元套餐”,以此回饋學生,照顧困難學生。
雖然“5元套餐”每天只供應100份,但長年累月下來,食堂經營者將會損失一部分利益(但總體上可以彌補這部分損失),不僅如此,張經理告訴記者,餐廳經營方除了在福建農林大學有食堂,在福州大學、福建師范大學、福建工程學院也有食堂。“5元套餐”目前在農林大試點,后續也將在其他高校推廣,讓更多學生受惠。這意味著,“5元套餐”將進一步擴大范圍,但由此將會受益更多困難學生。
在虧本供應“5元套餐”與照顧困難學生之間,食堂經營者選擇了后者,這就是“義”的生動體現:義氣、信義、情義之道義。“義謂天下合宜之理,道謂天下通行之路。”在追求利益的同時,行道義之事,是正向積極的商業義利觀。置于現實,具有這種商業義利觀的人并不多,這也更突顯了“5元套餐”的范本價值和積極導向意義——福建農林大學能推出“5元套餐”,其他大學食堂也完全可以復制推廣。這不是苛求,而是基于正向義利觀的道義之舉,經營大學食堂也不能只顧賺錢,不講社會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