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没有选择除掉德川家康这个隐患?云策略
先说结论,对于封建时代的日本,丰臣秀吉称得上是“秦始皇”一样地位的人。
他用自己的努力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,让日本最终统一。
戏剧性的是,他建立的王朝也和大秦一样,最终二世而亡。
秦二世宠幸奸臣赵高,导致了亡国。
而德川家康就是日本的“赵高”。
有区别的是这个日本的“赵高”既不是阉人,而且还很有头脑。
1.缘起
其实丰臣秀吉早就看出了德川家康的野心,也预感到了自己死后德川家康可能会祸乱朝政。
但由于各种原因,丰臣秀吉最终选择了“佛系”,放过了危险的德川家康。
当然,日本封建政体与中国政体的不同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。
日本一直以来都是“天皇内阁制”,但由于种种原因,作为国家最高元首的天皇大权旁落,仅仅只是“国家象征”罢了。
实际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是“官白”,也就是当时的“首相”。
这就导致了权力的割裂。
“官白”虽然是实际上的统治者,但他名义上只是天皇的“管家”,只是代天皇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。
也就是说,从始至终,丰臣秀吉都没有像秦始皇一样实现“皇权独尊”。
2.区别
我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秦始皇他老人家当年可是彻底灭掉了六国,建立了只属于他的“王朝”。
而丰臣秀吉虽然也灭掉了一部分大名,甚至实现了日本名义上的统一,但其实他并没有做到“扫六合”。
丰臣秀吉做到的仅仅只是:将大多数大名联合起来,形成统一的利益团体。
这里的德川家康云策略,就是这个团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子。
哪怕丰臣秀吉明知德川家康不会屈服于任何人,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江山,但在没有找到正当理由之前,丰臣秀吉并不能直接杀掉德川家康。
因为这只会导致分裂,让丰臣秀吉一辈子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当然,丰臣秀吉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准备。
3.天真
为了巩固政权,丰臣秀吉推出了“五大老”和“五奉行”制度。
所谓的“五大老”就是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元老派,而“五奉行”则是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少壮派。
丰臣秀吉将国家大权交给了这十个人管理,让他们相互制约,最终实现制衡。
这个做法在我国也自古有之,清朝咸丰皇帝当年病危,就是这样的做法。
他先是挑选了八个顾命大臣,同时又把代表皇权的印玺交给了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。
让这十个人相互牵制,确保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出现“一家独大”的局面。
丰臣秀吉也是这个想法,他让“五大老”和“五奉行”相互牵制,确保不会诞生独裁者。
如果不是他的继承者丰臣秀赖只有五岁,且能力不及他十分之一的话,这个方法原本是可行的。
4.东流
如同咸丰皇帝去世后,慈禧和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罢黜八大顾命大臣最终实现独裁一样。
在丰臣秀吉死后,他的政权也迎来了相同的结局。
丰臣秀吉尸骨未寒,德川家康就率领“五大老”向以石田三成为首的“五奉行”发难。
凭借着多年的政治经验,德川家康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胜利,并最终打破了权力的平衡。
本来其实发展到这,德川家康最终也只会是像“赵高”一样的掌权者,位极人臣罢了。
可偏偏“丰臣秀吉”家族内部出现了分裂。
这就怪不得别人了,毕竟早在丰臣秀吉掌权之时这个问题就出现了。
但被胜利迷魂头脑的丰臣秀吉不仅没有及时制止,反而任由事态发展。
本就不和的家族在老族长丰臣秀吉死后逐渐离心离德,最终被德川家康趁虚而入,江山易主。
5.曲折
比起这个结局来说,咸丰皇帝的安排显然更高一筹。
毕竟慈禧、慈安以及恭亲王击败“八大顾命大臣”,最终也还是意味着:皇室掌握至高权利。
而丰臣家族与之相对,显然没有这个“天命”。
作为继承人的丰臣秀赖是浅井茶茶的儿子,而丰臣家族真正的主母却是丰臣秀吉的大老婆宁宁。
更要命的是宁宁与浅井茶茶关系恶劣,甚至早就到了“大打出手”的地步。
更要命的是,丰臣秀赖是丰臣秀吉的“老来得子”,因此早在丰臣秀赖出生之前,丰臣秀吉还指定过其他两个继承人。
他们分别是宁宁的侄子小早川秀秋和丰臣秀吉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。
哪怕丰臣秀吉后来有了儿子后废黜了这两个继承人,但这段时间他们造成的影响却早已无法挽回。
由于之前两位继承人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,加上真正的继承人丰臣秀赖年幼,丰臣家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分裂。
而德川家康就是利用了这一矛盾,施展雷霆一击,最终攫取了最高统治权,并将日本顺利带到了幕府时代。
当真是时也,命也,运也。
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,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,侵删。
文:小昭 审核:梦愚编辑
文献参考:《二十四史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战国策》《左传》《春秋》《吕氏春秋》等。
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